湖北63县试点让“白色污染”进入绿色循环

  63县试点让“白色污染”进入绿色循环 超八成地膜实现回收

  湖北日报讯 (记者汪彤、通讯员谭勇)8月22日从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获悉,去年我省在63个县启动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,大力推广0.015毫米以上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,地膜回收率达83.3%。

  农膜盖一盖,农民增收几百块。农膜在瓜果、蔬菜等作物种植生产增温、增产、增收方面效果显著。但随着农膜用量和使用年限增加,农膜残留污染问题日益突出。研究显示,残留在田间的农膜在自然条件下难降解,会造成土壤板结、通透性变差、地力下降,影响农作物对水分、养分吸收利用,不同程度抑制农作物生长发育。当1亩地土壤含残膜达3.9公斤时,将导致农作物减产11%至23%。

  农膜为何难回收?云梦县绿色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丁军介绍,过去农民为了降低成本,多采用厚度0.01毫米的超薄农膜,清除时一碰就破碎,人工捡拾或机械捡拾效果都不理想。每到丰收季节,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破碎的农膜,白花花一片。

  规范使用和回收符合国家标准的农膜是当下控制地膜污染的关键。我省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,积极探索“一膜两用”“一膜多用”等农膜减量替代技术,截至今年3月,已推广应用580万亩加厚高强度地膜、25.26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。按照谁生产、谁回收原则,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优势产品生产企业推荐清单。各地创新补贴机制,组织农膜生产企业、第三方服务主体参与开展废旧农膜回收、打包转运、无害化、再加工利用,让“白色污染”进入绿色循环。

  云梦引入湖北楚惠物业有限公司在全县建成1个县级回收中心和14个乡镇回收站,探索建立“广大农户捡拾交售、镇级网点组织回收、龙头企业加工利用”的市场化运作体系,对群众主动送交回收点的给予一定奖励,提高回收积极性。“厚农膜用着很方便。”该县隔蒲潭镇和平村菜农龙明学说,过去薄农膜用完只能残留在田间,每次机械整地,易卷入农机中,影响作业效率。现在厚农膜用完后,也能轻松捡拾,堆放在田头,就有专人回收,不用再担心一刮风就吹得到处都是。

【编辑:裴春梅】